日用之器—留住老时光的留声机
很多时候,故事从随便一个日子里开始,又在随便一个日子里下落不明。虽然,我们总是希望留下些什么.....
还好,我们找到了很多方法和手段,记录下来了影像,记录下来了声音。
这些被记录下来的,永远指向着过去,声音也是。
即使是一刹那,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声响,也已经是发生过的了。就如同它来的匆忙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生活——那时候的地摊好美
行商坐贾。
以前,有固定店铺、坐肆售物的生意人叫作「贾」,把到处游走,从事贩运贸易的生意人称作「商」或「贩」。
有贾才有「市」,有商、有贩就有了「集」。
商铺内的货物琳琅满目,可外面的人瞧不见,店铺的各色招幌,就成了广告。大老远的一眼就能瞧见,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一眼分辨出店铺所售之物。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生活—为了握手的纪念
握手吗?
不用了,谢谢!
冠状病毒改变了全球的习惯
……
当某种不断重复的行为,
被赋予了某种意义,就逐渐形成了规则
规则就是这样的,约定俗成以后,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言,一旦固化下来,又指向某种意义的时候,就会逐渐成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,并且在某种社会群体里都需要予以遵守。
生活中,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之道—那些陌生而熟悉的椅子
走进 Artek 家具在赫尔辛基的旗舰店,就能马上感觉到北欧人对材料、对自然,乃至对生活的那种尊重。店里的墙上写着一段话:「好的家具像一把钥匙,帮我们打开世界的大门」。
Artek的经典椅子
这个 1935 年由芬兰著名设计师阿尔托和妻子创立的北欧设计品牌,只在街的转角处,并不起眼,而它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之道—万里迁徙的桦树皮
在赫尔辛基的那个旧货市场,遇到了一双桦树皮编织成的鞋,说不出的亲切和喜欢,特别高兴地买了下来。大概是因为我见过国内鄂温克族用桦树皮做的「阿达马勒」盒吧,那是一种刻有「南绰罗花」的、姑娘出嫁用的梳妆盒,做得特别精美。后来也见过桦树皮做的包包,而桦树皮做的鞋虽然第一次见到,但却感觉特别亲切。
在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之美—那时的风景:器以载道
与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相比,明代文人实在是无法望其项背。
虽然明代文人极力在书籍文献、画卷,乃至当时的器物中寻找赵宋的影子,但当一个文化被异族割裂了将尽一百年后,它已经残破得无法清晰地复原了。
明,15世纪,水壶
明宣德,15世纪初,景德镇钴蓝水罐
明,16世纪下半叶,带柄碗
还好,宋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之美—那时的风景:信马由缰
当那群来自草原、以狼为图腾的蒙古人,在萨满巫师的符咒下,哼着呼麦,打着战鼓,换马不换人,像风一样的速度,攻打下了大宋江山的时候,血管里流着蒙古人血液的忽必烈,却翻阅着中国经典著作《易经》,用其中的“大哉乾元”这句话,确定了国号 “大元”。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—元朝,就这样一路挺进中原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之美—那时的风景:雨过天青
为得「天青」「月白」,宋代的工匠,用地上的泥土在烈火中捕捉天空雨后即晴的颜色,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。他们倾举国之力,造就出了把文人的精神和理想,以及物质的至美揉捏在一起的器物。这就是宋瓷。
北宋,11至12世纪,盘子
北宋,11至12世纪,罐
「雨过天晴云破处」,大雨过后,放晴的天空呈...
...
阅读全文
日用之美—那时的风景:盛世长安
陈寅恪说过:「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」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宋朝在唐朝那样繁华的状态下,走向了另一个方向?
唐,8世纪初,唐三彩瓷盒
「绣罗衣裳照暮春,蹙金孔雀银麒麟。」这是杜甫《丽人行》里描绘的当时唐朝的开元盛世。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,威震海外。周边国家对...
...
阅读全文
1 \ 3
下一页